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公募基金總規模沖上13萬億大關,基金規模分化也在加劇,既有天弘余額寶規模超過1.3萬億,也有多只基金規模在清盤線附近掙扎。
基金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共有700只公募基金凈值規模不足5000萬元,占基金總數的14.42%,相比仍在存續期的二季度611只迷你基金,數量增長14.57%。
據了解,基金公司主要通過清盤或轉型解決迷你基金規模過小的問題,二季度清盤的迷你基金達75只,諾安滬深300等多只早前的迷你基金也已成功轉型。
靈活策略混合基金
占比最高
靈活策略混合基金在公募基金中占比最高,也因基數較大,在迷你基金數量上相對更多。
海通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在700只迷你基金中,靈活策略混合基金多達235只,占33.57%,偏債債券型、主動股票開放型、強股混合型分別有64只、46只、44只。
同時,天相投顧數據顯示,盡管貨幣基金是沖規模利器,但截至三季度末,也有德邦增利貨幣等5只貨幣基金規模不足5000萬元,其中2只貨幣基金在二季度末已是迷你基金。
行情低迷的當下,新基金不再追求首發規模,只以保成立作為發行目標,不少次新基金更是成立不到3個月就已縮水淪為迷你基金。例如,匯安量化優選靈活配置混合基金成立于7月26日,首發規模2.32億,截至9月末規模僅4550萬元;7月13日成立的華夏戰略新興成指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成立規模2.63億元,截至9月末已不足5000萬元;類似的還有工銀瑞信可轉債優選,9月末規模已從7月初成立時的2.12億下滑至1800萬元。
在這些基金中,有38只基金在二季度末時規模仍在2億以上,一個季度直接縮水成迷你基金,華夏新經濟、交銀豐潤收益債券2只基金單季度規模銳減超過50億元。
更有26只基金較二季度縮水99%,機構資金大進大出或是主因。例如,1只單一機構投資者占比超過99%的純債基金,三季度末規模從二季度末的13.2億直接降低至零。此外,有3只短期理財債基因為面臨整改,停止進入下一個開放期,規模也大幅縮水。
12家公司
迷你基金數超過15只
隨著近年來公募基金數量爆發式增長,旗下產品中存在迷你基金的現象在基金公司中已經較為平常,三季度末的700只迷你基金分布在102家基金公司中,在有公募牌照的134家公司中占比超過70%。
總體來看,大成基金、銀華基金旗下的迷你基金數量最多,分別達到24只、20只,創金合信、嘉實兩家基金公司的迷你基金也分別達到18只,還有8家基金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數量超過15只。
這些基金公司出現迷你基金的原因不盡相同,如銀華基金旗下迷你基金中有13只是發起式基金,這類基金成立之初就只要求規模在1000萬即可;創金合信基金迷你基金中也有過半是發起式基金,不是傳統意義上規模縮水導致的迷你基金;而嘉實基金的迷你基金則多為行業ETF,受細分行業的行情輪動影響,部分行業ETF規模很難短時間內做大,不過,這類配置型工具產品,隨著公募基金中基金(FOF)的出現,規模可能有所改觀。
迷你基金加速處置
清盤、轉型也成為處理迷你基金的兩大手段,上投摩根安澤回報混合基金的清盤程序近日已經表決生效,銀河君騰靈活配置混合型等基金也公告擬于近期召開終止合同的持有人大會。
12只二季度末的迷你基金在三季度陸續轉型。例如,萬家家樂債券9月17日正式轉型為萬家經濟新動能混合基金,國投瑞銀歲豐利一年期定開債也在9月初轉型為國投瑞銀歲豐利債券基金。
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三季度基金清盤數量已增至125只。今年以來已經發布清盤公告的公募基金數量累計達到293只,是去年全年的2.8倍。從基金類型看,混合型和債券型基金是今年清盤的主要基金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