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_久久国产AVJUST麻豆_av天堂电影网_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姜建清談國有銀行40年改革:與不良資產作斗爭

點擊次數:941    來源:澎湃新聞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理事長、中國-中東歐基金董事長姜建清結合《中國大型商業銀行股改史》,回顧了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歷程。

姜建清介紹稱,《中國大型商業銀行股改史》一書分上下卷,上卷是國有銀行股改的“正史”,今年年初已經發行上市;下卷是20多位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領導者、組織實踐者和親歷者的訪談錄,4月份也將發行上市。

這本書在人民銀行和五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支持下,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組織五家大型商業銀行近50人的寫作班底,采訪了近30位當時親歷股改的領導者和參與者,征詢了37位顧問和50多位專家學者的意見,最終撰寫而成。

股改是中國國有銀行沒有退路的“背水之戰”

作為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姜建清從四個方面總結和研究四十年來金融行業改革開放的經驗與教訓。

首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業經歷三次重要轉折,股改是中國國有銀行改革的輝煌序章,也是沒有退路的“背水之戰”和“一場輸不起的改革”。

新中國成立頭30年里,中國仿照蘇聯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生產由國家計劃決定,投資由財政撥款解決,是財政體系而非金融體系擔當了分配資源的核心功能,形成了所謂“大財政、小銀行”的體制。

由于財政的資金供應能力無法滿足經濟發展對資金的迫切要求,銀行的作用凸顯,逐漸替代了財政的地位。原來由財政負責安排的對國有企業的流動資金撥款1982年比1978年減少了64.5%,1979-1982年間,工商企業增加了700多億元流動資金,其中有82%是由銀行貸款供應的,只有18%是財政撥款增加的。1979年,銀行開辦了第一筆技改貸款,1981年起,國家實行了“撥改貸”改革;1983年,又改革了企業流動資金管理制度,把國有企業的流動資金由原來的財政、銀行兩家管理,改為由人民銀行一家管理。銀行改革成為金融改革的起點,農中建三大國家專業銀行相繼從計劃經濟下“大一統”的人民銀行和財政體系中破繭而出,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1984年1月,單獨成立中國工商銀行,承擔原來由人民銀行辦理的工商信貸和儲蓄業務。一個“以人民銀行為領導,以國家專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的“真正的銀行”的組織體系在改革中逐漸形成。

因此,金融與財政的分離,改變了以往“大財政、小銀行”的模式,國有銀行開始成為國民經濟改革發展融資的主渠道,以銀行為主導的間接金融體系逐漸建立并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這是金融業發展的第一次轉折。

第二次轉折是市場化、法制化改革,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不斷進步。國家開始不斷發揮銀行的杠桿作用,擴大貨幣投放和信貸規模,推動經濟增長,初期銀行業也通過增設機構、放權讓利、擴大業務范圍和改革資金管理,來搞活金融、搞活經濟。在改革的前十多年(1978-1990年)中,信貸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38%,經濟增長率達到14.6%。信貸的過度投放,雖然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但也導致市場流通的貨幣過多。于是,經濟過熱和通脹壓力開始顯現。

20世紀80年代出現兩次經濟“過熱”,1993-1995年出現了明顯的通貨膨脹,通脹率達到24-25%。面對經濟金融過熱混亂的形勢,國家采取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治理整頓金融秩序、控制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的過快增長,從1994年開始相繼實施了財稅、金融、外匯外貿、計劃、投資、流通體制和國有企業等領域的大力改革。實行銀行業與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房地產業分業經營,銀行與各種自辦經濟實體脫鉤。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銀行,初步分離了政策性金融業務和商業性金融業務,規范金融行為的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相續出臺,1996年,國民經濟扭轉了高通脹局面,物價漲幅回落到較低水平,順利實現“軟著陸”。之后保持了20多年通貨膨脹較低水平的宏觀金融環境。

在微觀金融層面的問題也逐步開始凸顯,商業銀行貸款成為社會融資主渠道后,不良貸款也伴隨出現。從1984年到1990年,國有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資產質量下降。大多年份不良率在10%以上,到80年代末期達到15%,到1996年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到20%以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央更加高度重視金融風險。1997年底的中央第一次金融工作會議,國家從開始著手重點解決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一是財政發行2700億元特種國債,補充國有銀行資本金;二是實行貸款質量五級分類,徹底搞清國有銀行不良資產底數;三是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1999年和2000年剝離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1.4萬億元(1999年中央財政收入僅1.14萬億元),走出化解國有銀行風險的重大一步;四是成立金融黨工委,建立國有銀行系統黨委,屏蔽地方政府對國有銀行的不當干預。為之后國有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革做了思想和基礎準備。

2002年年初召開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做出了“對國有獨資商業銀行進行股份制改造”,“具備條件的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可改組為國家控股的商業銀行”,“條件成熟的可以上市”的重大決策,決定利用中國入世過渡期5年的時間,背水一戰,徹底解決國有銀行的體制問題和不良資產高企、競爭力低下問題。“內憂(不良貸款)外患(加入WTO后外資競爭)”下,推動了以產權為核心的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國務院于2003年12月30日召開常務會議,確定選擇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率先進行股份制改革和上市試點,并于次日對中、建兩行進行了注資,就此拉開了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大幕。在中、建兩行股改試點和交通銀行深化股份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功之后,國務院于2005年不失時機地推進中國最大的國有銀行—工商銀行的股份制改革,并于2008年頂住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果斷推出農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由此,中國五大國有銀行全部成功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公開上市,實現了由國有獨資銀行向國際公眾公司的嬗變。

國有銀行始終圍繞鄧小平的“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的目標

姜建清強調說,40年來,國有銀行始終圍繞鄧小平的“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的目標,由國家專業銀行到國有商業銀行,再到國有控股股份制銀行,經歷了企業化改革、商業化改革,最終通過股份制改革實現了市場化經營。

姜建清總結經驗稱,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的真正目的,是建立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機制,建立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以取代舊有的政府機關式的管理模式;建立風險自擔的內控機制以真正解決風險軟約束問題;確立市場導向、利潤為主的經營目標,杜絕行政干預下的財政化經營行為。正是由于國有銀行股改始終圍繞重建市場化經營機制這個核心,在完成財務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和公開上市的改革三部曲的同時,國有銀行將精力集中于公司治理結構與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強風險管理與內控機制建設。實現了在國家控股基礎上的產權多元化,建立了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組成的公司治理基本架構,加強黨委的政治核心和領導核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風險管理永遠是金融的要義,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是金融改革的底線。金融業是經營風險的機構,本身具有天然的脆弱性。中國國有銀行40年的改革歷史中,近一半的時間在與不良資產作斗爭,教訓極為深刻、刻骨銘心。

姜建清總結指出,2005-2017年,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年創利規模從1226億元增長至9800億元,增長了7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8.7%,創造了盈利增長的“黃金十年”;五家大型商業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業務收入年均增速達到22.7%,高于同期凈利息收入增速9.8個百分點,占比由7.9%提升至18%;五家大型商業銀行在境外共設立了超1200家機構,在“一帶一路”沿線近20個國家共建立了160多家分支機構。股改以來,五行一級資本總量從2005年的1175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9853億美元,工農中建四行資本、盈利規模躍居世界前10強。

最后,姜建清認為,當前大型商業銀行正處于經濟周期、行業周期、科技周期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改革還任重而道遠。要高度關注多元經營下的銀行公司治理,在做好“機構監管”、“準入監管”的同時,突出“功能監管”、“行為監管”、協同監管,防范金融系統性風險,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Copyright? 2020 臺州市金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d.

浙公網安備 33100202000939號

ICP備案信息:浙ICP備17026116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新乡市| 阳东县| 江安县| 彭阳县| 晋中市| 凤阳县| 道孚县| 郑州市| 大丰市| 宕昌县| 合肥市| 手游| 大关县| 十堰市| 亚东县| 铜陵市| 长乐市| 萍乡市| 迁安市| 尚志市| 原阳县| 濮阳市| 绥滨县| 白山市| 安宁市| 安义县| 革吉县| 凤庆县| 扶风县| 张家口市| 原平市| 兴宁市| 钟山县| 万安县| 弥渡县| 晋中市| 巴塘县| 尚志市| 安徽省| 福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