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24日在國際金融論壇第15屆全球年會上表示,經濟危機10年后,全球經濟發生了改變,如果從當前世界經濟真實利率和通貨膨脹均持續走低的指標看,全球經濟可能尚未走出危機的陰影,而是進入了一個長期低迷的時期。
李揚表示,經濟危機讓整個世界發生了變化,其中相當多的變化還不能充分理解它的含義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但是仍需要探索和總結這種變化。李揚將這些變化總結為五個方面:
第一個變化是全球金融結構發生巨變。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普遍改善,資本市場籌資占經濟的比重上升,代表金融界發展方向的影子銀行持續發展,危機過后并購重組讓市場集中度普遍上升。
二是全球真實利率持續走低。李揚表示,金融最重要的變量是利率,真實利率是扣除通貨膨脹的利率,從2004年開始,全球真實利率從5%左右開始下滑,一段時間甚至是負的,這反映的是資本收益率下降,說明全球還在危機中,還沒有一種創新能夠全面提高勞動生產力,把世界經濟從危機的泥坑中帶出來。
三是通貨膨脹持續走低。在經濟金融活動中,通貨膨脹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變量,央行主要任務就是反通脹,但世界經濟最近幾十年通脹都很低。宏觀上,如果物價長期走低,不利于企業、不利于創業、也不利于投資。李揚表示,如果將其和真實利率放在一起看,全球可能進入一個很長期的低迷時期。
四是國際收支格局發生變化。危機之初,各國經濟包括赤字、盈余在內的經濟指標均出現失衡。經過十年,部分指標失衡規模在縮小,但資本與金融項目的失衡卻在擴大。李揚表示,今后全球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新的國際收支格局。
五是美國貨幣政策發生變化。一方面是美國利率不斷增加,預計明年美聯儲還要再多次加息,加息背后是美元的強勢,進而導致國際資本劇烈流動,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可能會發生危機;另一方面,經濟危機過程中,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擴大了兩倍,用來購買市場上有問題的資產,現在危機基本過去,可能要把資產賣掉。李揚認為,如果這個事情持續發生,會對世界各國的金融市場貨幣政策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