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Industry information
Industry information
融資租賃行業概念及分類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提供給承租人使用,并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的業務模式。其分類可根據監管機構和股東背景的不同進行劃分。
根據監管機構不同的分類。根據監管機構的不同,融資租賃企業可分為金融租賃企業、內資租賃企業和外資租賃企業。其中,金融租賃企業屬于金融機構,受銀保監會監管;而內資租賃企業和外資租賃企業(含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等)目前仍定位為非金融機構,前者由商務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及其授權機構審批設立,后者由商務部審批和監管。三類融資租賃企業的監管要求有所不同。
注冊資本方面,金融租賃企業的最低注冊資本要求為1億元,內資租賃企業為1.7億元,而外資租賃企業僅為1000萬美元(該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已于2015年9月取消),為三大類型企業中注冊門檻最低的;最高杠桿倍數方面,金融租賃企業的最高杠桿倍數為12.5倍(資本凈額不低于風險加權資產的8%),而非金融租賃企業為10倍。
事實上,在日常經營中,企業很少將杠桿用到極致,例如金融租賃企業杠桿倍數一般在9倍左右,而非金融租賃企業杠桿倍數一般在6~7倍。
融資租賃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融資租賃作為銀行信貸和股債融資的重要補充,相較發達國家成熟市場起步較晚,2008年后才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
1、從企業數量來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融資租賃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09-2017年間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64.44%。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融資租賃企業總數約為10,611家,其中外資租賃企業10,176家,內資租賃企業366家,金融租賃企業69家,分別占比95.9%、3.4%和0.7%。
其中外資租賃企業數量遠大于其他租賃企業,主要原因在于,2009年2月之后,外資租賃企業的審批部門由商務部下放到注冊地省級商務部門,且2015年9月之后,設立外資融資租賃公司無資本金要求,較為便捷的設立條件使得外資融資租賃公司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
但事實上,外資融資租賃公司中空殼公司較多,很多公司的成立是為了通過“內保外貸”等方式進行跨境資金套利,或利用優惠政策獲取政府補貼,真正在運營狀態的企業遠小于注冊家數。大約七成融資租賃企業為空殼公司。
2、從合同余額來看。2009-2017年間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0.46%。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融資租賃合同余額6.35萬億元,其中外資租賃企業合同余額為2.01萬億元,內資租賃企業合同余額1.98萬億元,金融租賃企業合同余額1.37萬億元。
從單個企業的合同余額來看,外資、內資和金融租賃企業的單個企業合同余額分別為2億元、54億元和343億元。因此,盡管三種類型的融資租賃企業數量相差懸殊,但其合同余額總量基本呈現“三分天下”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金融租賃企業和內資租賃企業的企業資產規模相對較大,而外資租賃企業一方面實際運營的企業數量僅約實際數量的三成,另一方面,其單個企業的資產規模相對較小。
3、從資產負債端來看。從AAA企業的債券發行利率來看,融資租賃企業發行利率處于行業較高水平,2018年1~10月加權平均利率為6%。而從AA+企業的債券發行利率來看,融資租賃企業發行利率處于行業中等水平,為6.13%。
此外,融資租賃企業AAA和AA+兩個主體評級的利差在所有行業中處于最小值,而房地產、其他金融等行業不同主體評級之間利差較大。從以上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相對于其他行業AAA級別的企業,市場對于主體評級為AAA的融資租賃企業認可度并不高。
此外,融資租賃發債企業多數為國有企業,且業務同質化較強,財務表現差異不大,導致不同主體評級的企業信用品質分化較小;而房地產、其他金融等行業內企業股東背景多元化,且在具體業務開展方向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財務表現差異大,導致不同主體評級的企業信用品質分化較大。整體來看,融資租賃企業的發債成本處于行業中上水平,融資優勢一般。
4、不同類型的融資租賃企業業務投向來看。非金融租賃企業租賃資產總額排名前五位的行業分別是能源設備、交通運輸設備、基礎設施及不動產、通用機械設備和工業裝備,資產規模均超過千億元(如圖5所示),前五大行業合計資產規模占全行業資產規模的81%。而對于金融租賃企業的行業投向,根據零壹融資租賃研究中心發布的對于32家金融租賃公司2016年行業投向統計,大型設備、車輛與軌道交通、醫療、航運航空等領域均有50%以上的企業涉足,另外,能源、基礎設施等公用事業、綠色環保、工程機械等也是金融租賃企業投向的行業。從兩個不同的統計口徑來看,非金融租賃企業和融資租賃企業的業務投向無顯著差異。
但從銀行系、廠商系和獨立第三方系三種類型的企業來看,由于銀行系租賃企業具有股東銀行的客戶資源和資金優勢,其優勢行業一般是船舶、飛機、大型設備等單筆合同金額較大的行業。廠商系租賃企業股東多為設備制造廠商,一般是機械、醫療、汽車、電力設備等具備一定專業性的領域,且投向中行業集中度比較高。而獨立第三方租賃企業由于無資金和資源優勢,其客戶以中小企業居多,行業分布相對廣泛。
融資租賃企業開展平臺類業務兩大風險分析
1、政策風險。2017年以來,監管政策密集發布,限制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舉債,且多項發文均提到,地方政府不得將公益性資產注入融資平臺公司,平臺公司也不得將以上公益性資產計入申報資產。
2017年5月,商務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開展融資租賃業風險排查工作的通知》,提到對于融資租賃企業重點排查的問題包括: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提供融資或要求地方政府為租賃項目提供擔保、承諾還款等,以及以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標的為租賃物、未實際取得租賃物所有權等行為。
2018年3月,財政部發布《關于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簡稱“23號文”),要求國有金融企業不得直接或通過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等間接渠道為地方政府及其部門提供任何形式的融資,不得違規新增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
2018年7月,財政部公布四省市關于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的處理結果,其中包含兩起以融資租賃方式利用公益性資產做標的物、并以政府服務采購款作為還款來源的違規舉債合計28億元,處理結果是撤回政府相關函件,融資租賃合同無效,退回已到賬的13億元。
整體來看,融資租賃企業政策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受23號文相關限制影響,未來平臺類業務占比較高的融資租賃企業或將面臨規模收窄風險;2)若前期存在諸如租賃物不合規、違規利用購買服務變相融資等不規范的租賃合同,一旦被認定無效,將對融資租賃企業收益產生影響,且若政府依賴“債滾債”方式還舊債,那么融資租賃企業已發放的本金或存在短期無法收回的風險。
2、信用風險。2018年以來,隨著市場融資環境收緊,地方財政壓力增加,部分地區多家平臺已被爆逾期,例如2018年9月,湖南省下轄耒陽市政府控制下的多家平臺公司租賃債務逾期,多家租賃公司牽涉其中。融資租賃模式均為租賃公司與耒陽市人民醫院簽訂售后回租合同,由當地城投公司耒陽經開投作擔保,而資金由當地政府使用,相當于變相為地方政府融資。
這種模式下,地方政府的債務壓力將影響融資租賃企業實際資金的回收,而租賃物往往難以變現。整體來看,變相為地方政府提供融資、依賴政府服務采購款作為還款來源、沒有良好現金流支撐的平臺類業務存在較大信用風險隱患。